第一篇 地层
北京地区属华北地层分区,除普遍缺失震且系、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白垩系上统及第三系古新统外,从太古界的古老变质岩系直到第四系都有代表(见表I)。
本区各时代地层出露良好,厚度大,沉积类型与沉积岩相比较复杂,生物化石丰富。沉积矿产发育。其中不少地区的地层与古生物研究成果闻名中外,如周口店洞穴堆积和北京袁人的发现等。北京西山的地层研究历史悠久、成绩卓著,被誉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
太古界是本区出露最老地层,主要分布于密云、怀柔一带。原岩建造以火山一沉积岩系为主。厚约13000m。遭受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其中早中太古界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晚太古界四合堂群属角闪岩相,岩系经受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使地层层序复杂化。
中、上元古界分布广泛,约占北京山区面积的1/3。此外,也见于平原第四系之下的基岩中。厚约6000m。岩石类型以滨海一浅海相之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碱性火山岩。产叠层石,微体及微古植物化石等,为前寒武系生物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条件。十三陵剖面为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重要的层型辅助剖面之一。
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山地区,其次为北山及京东地区。下古生界寒武一臭陶系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产三叶虫、头足类、腹足类、牙形石等动物化石,其中三叶虫为划阶的标准化石,总厚650-1600m,上古生界石炭一二叠系为海陆交互相一陆相含煤碎屑岩与红色碎肩岩沉积,产籍科化石及典型华夏植物群化石,厚约1600-2000m。
中生界为陆相沉积,广泛分布于北京西山、北山的向斜及断陷盆地内。三叠系以河流相碎屑岩沉积为主;侏罗系从早期的基性火山岩、含煤碎属岩发展为中、晚期的中性火山岩一火山碎肩沉积岩,有著名的门头沟植物群及门头沟双壳动物群化石分布:下白垩系早期发育中性、酸性火山熔岩一火山碎屑岩沉积,中、晚期发育我国北方重要的坨里一大灰厂河、湖盆地,主要为砾岩与泥、砂岩沉积,含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及房山生物群化石。总 厚约7700-12000m。
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及各大水系与山麓地带。除古新统外,始新统一全新统均有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变化悬殊。平原区以河、湖相碎屑物沉积为主夹褐煤与泥炭,局部有玄武岩产出。山区更新世有闻名中外的洞穴堆积及周口店哺乳动物群。其中尤以北京装人、山顶洞人、新洞人及古文化遗址著称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