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美丽济源我的家
2017-08-14 17:15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济源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最引以自豪的是我的家乡非常神奇,神奇到你无法想象。这里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皇帝祭天、愚公移山都诞生于此,这里还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一洞天;济源的地理位置更加神奇,天下四瀆济源独拥其二,八里峡是万里黄河最神奇的地方。济源风景美在全国都是有名的,申报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时,我邀请赵逊院长、陈安澤研究员、王元青研究员等当时的国家地质公园评委来济源考察时,他们无不为济源美丽的山水所震撼。济源山水之美丽,赢得了大诗人李白的高度赞扬:“济源山水好,老伊知之久,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这些都是对济源山水的真是写照。你到五龙口去野营一次,到王屋山去登山一次,就会对李白的诗词有更深的体会。就会领略到济源的无穷魅力。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09.jpg


 我的家乡第一神奇是地质的神奇。这里的地质景观典型而稀有,系统而完整。25-18亿年的古海洋遗迹,18-16亿年的古裂谷遗迹,16-14亿年的从山间盆地演化到大河的遗迹,14-10亿年的浅海遗迹,5.43-4.4亿年的陆表海遗迹,3.5-2.5亿年的海陆变迁遗迹,2.5-1.5亿年的古代大湖遗迹,0.65-0.23亿年的济源湖遗迹,120万年至今的黄河贯通演化遗迹这里都有系统的体现,各种见证当时环境的遗迹保存的丰富而完整。尤其是古裂谷遗迹,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地形成的证据;古大湖的深湖浊积岩和遗迹化石研究世界罕见;八里峡是黄河贯通、华夏文明形成的重要节点;在小浪底~天坛山的一条路线上,可以阅尽25亿年的沧桑变迁。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14.jpg


 系统而完整的地质结构,也为我们带来了多样化的地质景观。这里的地貌多种多样,岩石地貌、构造地貌、河流地貌、重力地貌、剥蚀地貌等应有尽有;这里的岩石种类齐全,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群英荟萃;这里的古生物化石层位很多,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朱罗系、古近系、第四系等竟现风流。还有美丽的山、美丽的谷、美丽的峰、美丽的崖、美丽的湖、美丽的河、美丽的瀑布、美丽的泉。一幅由大山大河描绘的锦绣画卷。千古绝唱王者之山。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17.jpg


 为了深度挖掘王屋山神奇的地质景观,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时候,我们首先做了三项科研课题,一是西阳河群火山岩研究,由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的赵太平研究员主持,这项研究将发生在距今18亿年前后的王屋山三叉裂谷与发生在距今16亿年前的哥伦比亚超大陆事件进行了对比,提升了这一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同时,对其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黄河贯通八里峡的时代研究是我们选择的第二个研究课题,因为黄河是一条世界上非常独特的河流,不仅以河水中携带有大量泥沙著称,还形成了独特的河流遗迹现象,更与3000年长久不衰的中华文明密切相关,经过讯系统研究,彻底证实了八里峡贯通是黄河形成过程中最为重大的地质事件,也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为重大的地质事件,这项研究我们邀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的蒋复初研究员和他的弟子们给与全程的指导;第三个研究课题是中生代三叠纪古大湖的深湖浊积岩和遗迹化石研究,由河南理工大学的张国成研究员主持,该项研究利用河南理工大学数十年的成果,通过全球对比,将其定位为世界级的地质遗迹。还有其他地质故事,这里不再一一述说。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20.jpg


 我的家乡第二个神奇是历史文化的神奇,传说中的盘古开天(盘古寺),女娲补天(小沟背),皇帝祭天(天坛山)都发生于此;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也诞生于此,这里是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第一洞天,阳台宫内,留下了司马承祯著书立说,建立道教理论体系的动人故事;济水是一条从不泛滥,惠及人类的古代大河,济源、济宁、济阳、济南等都与济水有关,被称为天下四渎,但是,这条美丽的大河被黄河夺走了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它,就在它的源头,我的家乡修建了最大的祭祀场所济渎庙;济源还是古轵国的首都所在地,封门口是太行八陘第一陉;这些人文典故都与济源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盘古开天与古裂谷,女娲补天与五彩石,皇帝祭天与王者之山,愚公移山与封门口断层,济水消失与黄河袭夺等等,等等。是地质的神奇造就了文化的神奇,而美丽的文化将会带着我们走进地质的世界,领略地质的神奇。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30.jpg


 说起济源的历史文化我们在做世界地质公园策划时,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济源的历史文化厚重而神奇,丰富而复杂,如何才能把这些人文典故和地质北京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展示主线昵?通过和文化人士、地质专家、旅游学者、地方贤达的多次沟通,终于将地质与人文结合在一起,成就了《在地质和人文的海洋里徜徉》这本书,书里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愚公移山和封门口断层”、“女娲补天和五彩砾岩”、“盘古开天和王屋山裂谷”、“皇帝祭天与王者之山方山”、“济渎庙与济水”、“阳台宫与道教第一洞天”等等故事。


 这些故事既把我们带入到古老地质世界里去畅想,又让我们走进远古的历史里去感受。尤其是济渎庙与济水的故事,让作为济源人的我感慨万千。据《禹贡》、《水经注》、《史记》等古文献记载和地理历史学家考证:古济水是一条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的大河,并称“四渎”。它长达900多千米,独流入海。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济阴(今荷泽市)等皆因济水得名。远古的济水由万条泉水汨汨供给,一条大河浩浩荡荡,大河两岸无限风光,泉水的稳定性,让济水从不泛滥,造福于民,玉川(济源盆地)大地美丽富饶。就是这样一条大河,却被携带着大量泥沙,在华北平原上肆意泛滥的黄河给夺去了生命,昔日大河内碧绿的河水变成了今日的滚滚黄汤,而美丽的济河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美好回忆。


 为了求得心灵上的慰籍,济源人修建了一座大型庙宇祭祀济水大神,梦想回到昔日的时光。古济水两岸有四座水神庙,分别建在河南济源、原阳、荥阳和山东菏泽。在北京地坛公园现在还存有“北渎济水之神”的碑碣。至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区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济渎庙。济源兴建的济渎庙,为天下第一水神庙,其建筑群落之宏大、内涵之丰富、历代皇帝祭典之隆重,民间祭典之频繁,超过了长江、黄河、淮河沿岸所有祭水庙宇。在庙内,水涌如珠,泉水清澈,水量虽不及古书记载的可通舟船,但仍显示着济水之源的风彩。白居易、李颀、苏轼、文彦博、王铎等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歌颂了济水清丽秀美的不朽篇章。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33.jpg


 愚公移山和封门口断层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封门口断层是什么昵?这就要我费一点口舌了,我们知道,地球的深部就像鸡蛋里的蛋黄和蛋清,是呈液体状态,而地壳就像蛋壳,呈固体状态包裹着蛋清和蛋黄,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物质的大循环,地壳不可能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无数个小块体组合起来的,这些小块体之间的分界线就是断层。正是由于断层的存在,才有了高山,才有了峡谷,才有了盆地,才有了平原,才有了火山,才有了地震,才有了滑坡,才有了五彩缤纷的地表地貌。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36.jpg


 那么,封门口断层在哪儿呢?它又表现出什么特点昵?我们站在愚公群雕的观景台上向北眺望,会看到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桃花山向南,山体迅速降低逐渐变成盆地,在山与盆地的分野处,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边的山体由红色的花岗岩和石英砂岩以及片麻岩组成,石质坚硬,山体高耸。南边的地层由砂岩和泥岩以及黑色的煤线组成,岩石质地松软,易于风化剥蚀,并且受断层错断时的牵引,原来水平的地层现在都呈直立状。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北边的岩石产出于距今18亿年以前,南边的岩石形成于距今2.5亿年前,二者的相差达16亿年。简直就是“穿越时空的对话”。现在你知道了吧,这个地貌与地质的分界就是断层的杰作,这条断层西起山西垣曲,向东经桃花山到封门口再向东到济源被黄土覆盖。因该断层经过的地方以封门口最为有名,于是,地质工作者就把这条断层叫封门口断层。


 好了,我想我已经将封门口断层叙述清楚了,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封门口断层与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内在关系上面。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成立的基础就是愚公搬走的山叫太行山、王屋山,愚公搬走山的地方在哪里,搬走山的岩石放在了什么地方,他又是采用什么方法把岩石搬到哪个地方的。要圆满解决这个问题,王屋山愚公村是其必然的选择。封门口一带是太行山、王屋山交汇的部位,这里断层之南的王屋盆地(山被搬走以后留下的洼地)是愚公搬走山的地方,搬走的岩石都堆积在济源市以东的华北大平原(搬走的山填到了东海),搬运的工具是河流(上天派下的神仙)。其实,这些都是典型的地质现象,石炭系、二叠系松散的岩石组合使其极易遭受风化剥蚀,这些被剥蚀的沉积物又被河流冲到济源以东的盆地内堆积下来,王屋一带就变成了盆地(山西、陕西通向东部平原的大通道)。


 更为有趣的“五龙分水”工程,简直就是人类利用地质知识改造自然、美化环境、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这个工程的起点位于沁河出山口处,沁河在这里冲破山体的束缚进入到平原,如一匹骏马撒蹄狂欢,桀骜不训,横冲直撞,在平原上四处泛滥,为害一方。古人为了约束它,在沁河的南岸修建了堤坝,但每到洪水季节,沁河就会冲出堤坝,摧毁村庄和良田,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代,勤劳智慧的济源人民终于想出了一个对付洪水的办法,那就是在出山口的南岸山体处,开凿一条隧道,作为洪水季节的分水手段,把洪水提前分走一部分,这样,下游的堤坝就不会被冲垮了,同时,分出的水又通过渠道流到需要浇灌的田地里,使农田免遭干旱之灾。正是古人的这一杰作,使济源大地美丽富饶,物埠民丰,得名“玉川”。分水的水闸叫“秦渠枋口”,分水的五条渠称“五龙”,位于渠首的村庄叫“五龙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在不断下切,渠首的“枋口”也几经改造,这些历史的遗迹也同时成为我们地质工作者研究太行山抬升速率的重要证据。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39.jpg


 早在唐朝,作为中国国教的道教就把位居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的王屋山视为圣地。唐代道教宗师司马承祯通过潜心研究王屋山的山形山势、洞穴涧水和四时风雨云气,在阳台宫内写出了评判自然山水的系统标准——“洞天福地说”。他将天下山川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而王屋山被列为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济源的人文因地质而神奇,济源的地质因文化而厚重,济源的旅游也必须由地质和文化的结合才能神秘、才能厚重、才能振兴。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42.jpg


 我家乡的生态也十分神奇,太行山从北京南下一直到济源,都是植被稀少,光岭秃山,一进入济源,马上就换了一个天,植被茂盛,郁郁葱葱。地力的丰腴,培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这里的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面积达30km2。植物种类达到1200种,被誉为南太行种子植物的基因库。五角枫、红豆杉、银杏树、山白树、领春木等大量古近纪、新近纪孑遗植物成群分布,荟萃其间。大银杏树2000余年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七叶树(屹立于阳台宫内,雄姿英发;古柏树凌空虬枝,龙凤呈祥;千年古槐留下了七仙女的动人传说。春秋季节,百花盛开,红的、白的、紫的,如缎似锦把王屋山覆盖,绵绵无际。如果有幸站在天坛山顶,你会体验到什么是林的海洋,花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45.jpg


 其实王屋山植被的茂盛仍然与王屋山的地质密切相关。王屋山山体由古老的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岩石中微量元素极为丰富,保水性能好,适合植物生长,故植被就非常发育;而太行山山体主要由砂岩和石灰岩等沉积岩组成,岩石中微量元素少,土地贫瘠,岩石保水性能差,植物无法生长,石灰岩区又有石漠之称。


 地力的丰腴,培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植物的丰富也给动物带来丰富的果实,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为动物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园区内有动物190多种。其中,在王屋山的深山密林里,还生活着18群3000多只太行猕猴,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分布最北的猕猴群,王屋山因此而成为国家级太行猕猴自然保护区。这些山中精灵,憨态可鞫,嬉戏顽皮,给游客带来无限的情趣。地质是根,地貌是杆,植被是冠,文物是果,这就是相互之间关系的解释。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48.jpg


 旅游常说,地质是山水之魂,地貌是山水之表,植被是山水之装,文物是山水之睛。在一定程度上也诠释了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也说明了各自之间的独立性。王屋山山下是滔滔东去的黄河,二者浑然一体,铸就了济源异彩纷呈的锦绣河山。王屋山山体内蕴涵的丰富地质信息,系统反映了华北陆块的地质演化历史、黄河的贯通形成过程和黄河治理的世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博大精深的“地质百科全书”。据统计,南太行共有种子植物1300种,仅王屋山就有1000余种,堪称南太行种子植物的“基因库”。公园地处世界四大文明的发祥地,集始祖文化、黄河文化、济水文化、道教文化于一身,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我的家乡无论在地质地貌方面,还是在人文和生态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的。赞美您,我的家乡,美丽的济源。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51.jpg


微信图片_20170814171454.jpg

上一篇:地学旅游该走向何处?如何走进地学旅游的空间?

下一篇:地质人,快来猜地质谜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