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人文地质
  • >
  • 贵州汞矿:这里曾生产周恩来总理盛赞的“爱国汞”
贵州汞矿:这里曾生产周恩来总理盛赞的“爱国汞”
2019-04-17 09:03 来源: 矿冶园 编辑:矿材网

万山曾是我国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位于万山的贵州汞矿,其汞资源的储量位居亚洲之首,汞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从未被充分发现和利用,到外国资本强制开发,再到共和国时期的辉煌发展,它的故事愈发精彩。

西方侵入 资源攫取

当中国的帝王将相将水银倒入墓穴中用于尸体的防腐、文人墨客用丹砂做成颜料和印泥、医生用它做成药物给人治病,道家用朱砂水银炼制成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和“祈福镇邪“信物时,西方人却发现了它另外的用途。


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人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中国人最先发现的水银合成为雷汞作为来复枪弹底火做成的枪弹,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1888年,法国瑞记商行的奥地利人戴玛德来到贵州清溪考察铁矿,在获知万山盛产朱砂水银时,他象嗅觉敏锐的猎犬一样嗅到了这里面潜藏着的巨大商机。1899年,英法水银公司未经清朝政府同意在万山成立

英法水银公司用西方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大肆攫取万山的矿产资源,他们用手摇钻机取代了当地传统的人工手锤,用黄色炸药取代了黑色火药,用矿车轨道取代了人工的肩扛背驮,用手摇鼓风炉取代了篾灶土灶。


短短的十年,他们用西方初现的“工业文明,”获取水银700多吨,获利400多万银元。而当他们撤出万山后,他们所使用的先进装备及技术也一同随他们的撤出而消失,唯一留下的是他们那一套用监工、管班管理工人的血腥的“皮鞭加面包”的管理手段。

民国时期,汞价一度高涨,万山的汞工业迅速发展,1918年汞产量285吨创历史最高产量。

收归国有 助力建设

1949年11月,万山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国民党撂下的近千名矿工、200多斤水银、37间破旧厂房和千疮百孔的矿洞。


1950年贵州汞矿成立,逐步实现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根据产量需要,选矿由手选变为机选,冶炼由单一的土灶发展为高炉、沸腾炉、蒸馏炉等高产量的炼炉,开创了全国汞行业的若干个第一,中国汞工业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

当时的二、四、六坑汇集了全国最先进的矿山采掘和运输设备,三百吨选厂是当时全国汞行业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机选厂

汞冶炼方面,在当时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1953年,有着中国汞金属高炉冶炼之父之称的樊隆晖工程师一改沿用近千年的土灶(蔑灶炉、葫芦炉、改良炉)的那种极为原始、效率低下的炼汞方式,在万山建起了中国第一座10吨/炉的金属汞冶炼高炉,开创了我国高炉炼汞的先河,其后在全国迅速推广。


1959年,为解决高炉炼汞不能处理粉矿的问题,中国首台由樊隆晖工程师设计的双直井24吨/炉的瓦片炉建成投产,该成果得到冶金部的嘉奖,并在当年由冶金部在贵州汞矿召开的“全国汞生产促进现场会”上进行推广。

从1959年到1962年这四年时间里,通过高炉和瓦片炉生产的汞金属达4548吨,连续四年汞产量突破千吨大关,而这四年中,正是中国为偿还前苏联债务的高峰期。贵州汞矿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汞”

60年代在贵州万山汞矿工作的苏联专家

随着偿还苏联外债渐进尾声,到1964年,国家下拨给贵州汞矿的生产指标也恢复到了1959年之前的正常水平。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2多年里,贵州汞矿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改革开放 持续发力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汞矿的生产活动达到鼎盛,持续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发展,令人难以忘怀。


七、八十年代,随着贵州汞矿科技力量一代代的增强,新生力量的不断汇入,贵州汞矿的科技研发能力大为完善,形成了科研、设计、施工、加工制作完整的一个体系。

1978年,工程师陈崇恭、张世强与工人毛玉元、杨春爱等人合作研制成功了自动程序控制洗罐机,使汞罐的清洗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在矿七点五吨沸腾炉停用改用电热蒸馏炉后,电气工程师罗道成将蒸馏炉以及后来引进的氯化汞生产的控制系统全部改为在控制室里集中控制,并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使工人远离了有毒有害的生产作业场所

另外,在矿爆破专家李平修的主持下矿炸药库研制成功了铵锑磷炸药,除满足本矿生产所需外,还有部分外销。引进的导爆管生产工艺生产的导爆管,全面地取代了沿用多年的导火索,提高了矿山爆破作业的安全性。

矿里的科研人员时时瞄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科技。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为满足国内新光源的研制,1978年,贵州汞矿与其它科研院所及厂家联合研制成功钛汞合金,该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九十年代初,贵州汞矿还研制了红色氧化汞、高纯汞、试剂汞、化学纯等产品。

新的世纪 改头换面

2001年,国家对万山汞矿实施政策性关闭后,面临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万山汞矿一度成为“空城”。但关停并不意味着结束,改头换面才是新的发展方向。


2008年,万山特区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中国汞都·万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一期工程,第二年10月,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建成并开园。

古老的万山,在倒塌的废墟中浴火重生。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以汞矿发展史为主线,展示贵州汞矿生产各个时期留下的珍贵资料,是万山乃至中国汞工业史上重要的文物资料。如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蜿蜒960公里的井下巷道一同向参观者静默地讲述着万山汞矿的百年历史。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历史不应忘记贵州汞矿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干部、工人敬业爱岗、敢于创新的精神。他们的工匠精神、他们为共和国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都应该被后世铭记。

上一篇:十分值得珍藏的地质图集

下一篇:图说三调进行时:三调前后对比,你中了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