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地质队的漫漫寻金路
2018-09-11 15:02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英雄之队,勘探黄资源功勋显赫


 黄金,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山东,则是一片蕴含丰富黄金资源的金色土地。


 记者来到招远采访的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专题片《大国金路》第一集,介绍了中国黄金矿产资源最富集的胶东半岛和中国最大的金矿成矿带,也让更多人知道了一支奋战于此、为国家金矿勘探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地质队——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招远,中国著名的金都,也是地质六队常年驻守的大本营。1958年,在国家对黄金需求凸显的形势下,一支番号为807的地质队应运而生。从建队到现在,他们为祖国找到了大中小型金矿100多处,其中特大型、超大型金矿17处,累计探明金矿资源量2600余吨,约占全国已探明岩金储量的1/4。


 “1985年,中央财政投入1个亿,在全国进行找金大会战。从1986年到1990年,全国性找金大会战一共找到金矿资源1083吨,相当于之前35年国内找金的总和。其中,成绩最突出的就是地质六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如此评价。


 “胶东半岛北部黄金资源多,分布着数百个金矿床和矿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找到了三山岛、焦家、河西、大尹格庄等著名超大、特大型金矿。”在地质六队的招远基地,今年82岁的地质专家徐恒丰自豪地说。1962年,他从山东地质学院(青岛)毕业后就来到了地质六队,在胶东半岛西北部招平、焦家、三山岛三大成矿带上工作了大半辈子。


 与他同一年进队的黄德业毕业于山东大学地质系。面对记者,他讲到了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也讲到了促使玲珑、焦家、仓上等大金矿发现的理论基础——“焦家式蚀变岩型”找矿理论。


 1985年,地质六队凭借“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成为唯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地勘单位。该理论打破了“大断裂只导矿不成矿”的传统观点,填补了世界金矿类型和成矿理论的空白。


 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一个个大金矿破土而出。1992年,地质六队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地矿系统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金海淘金,改革阵痛催生“五朵金花”


 金色的荣誉并没有抵御住来自矿业市场的寒流。


 就在1992年年底,地质六队受全国地勘行业低迷的影响,开始进入一个难耐的冰封期。1993年,除了少数几个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还在正常运行,金矿勘查几乎完全停滞,大批地质队员下岗、下海、自谋生路。


 “当时,队上忽然就没活了。我们这些职工有的开拉面馆,有的给人打金戒指,有的贩鱼、卖菜、卖年糕、卖羊汤,市场需要啥就卖啥。矿区的工作基本处于解散状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能走的都走了。”想起当时的情形,从事岩矿鉴定工作的孟凡宁仍很心痛。


 对此,林少一的讲述更加理性:“之前因为全国性的找金大会战,地质六队工作饱满,几乎没有感受到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替代所带来的动荡,而当时,全国的其他地勘单位已经开始被迫转型。1992年,找金工作告一段落,国家找矿资金和项目忽然就没有了,没有丝毫过渡!”


 猝不及防的“断奶”让地质六队完全懵了。一时间,除职工大规模下岗外,地质、水文、物探、测量、勘察院、实验室等10多个经济实体,全部被“赶进”了市场。


 从1993年到2002年,地质六队在不断的改革中寻找着出路,下属实体也是几度变迁,纷纷攘攘,分分合合。


 当地质六队逐渐适应改革、熟悉市场,一个令他们发展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也初现端倪:2002年底,在商业性勘探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在黄金“攻深找盲”的趋势中,找矿经验丰富的地质六队意识到焦家金矿床深部还有矿,就决定按照商业规则自己出资搞勘探。“无论如何也要筹集资金,做好研究,打验证孔。”


 2005年2月,在山东省地矿局的支持下,地质六队多方筹措资金,拉开了焦家成矿带深部寺庄矿区勘查的序幕。


 事实证明,经过多年的蛰伏,地质六队在金矿勘探方面的实力并没有削弱,英雄地质队的大旗依然屹立。


 经过两年半的勘查,2007年,地质六队在焦家金矿成矿带深部发现特大型金矿——莱州寺庄金矿,探明储量51.83吨,潜在价值近80亿元,实现了胶东地区黄金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


 消息传遍全国,也传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耳朵里。9月19日,他激动地作出批示:“请国土资源部转告山东六队职工:祝贺他们在金矿勘探中取得重大发现,并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


 总理的问候让地质六队、山东省地矿局和全国的地质队感动温暖、士气高涨;而山东省地矿局主导的矿业权流转更让地质六队的发展豁然开朗。


 2007年9月,山东黄金出资5亿多元成为寺庄金矿控股股东,实现了地质队和企业的双赢。


 此时,我国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已推行数年,采矿权和探矿权的流转逐步在全国铺开。新的机制为中国矿业注入无限生机,也使地质六队在矿业市场淘到了“第一桶金”。而来自矿业市场的资金,又反哺地质找矿工作,为地质六队之后的大规模勘查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后,地质六队一鼓作气拿下了多个大矿。“差不多一年一个!”地勘一处主任宋国政对此如数家珍:“寺庄51.83吨、焦家深部105吨、马塘126吨、纱岭389吨、前陈—上杨家60吨,这就是我们地质六队的‘五朵金花’。”


 2017年3月,地质六队与山东黄金集团矿业股份公司签订《山东省莱州市前陈—上杨家矿区金矿勘探探矿权转让协议》。至此,五朵金花全部“名花有主”。


 科技强队,聚焦深部金矿探测理论技术


 从招远驱车2个小时,来到位于威海的地质六队新基地,远远便见一幢现代化大楼的顶部竖立着几个醒目的红字“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科技大厦”。


 如今的地质六队,对外加挂山东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的牌子,而大楼上的“科技”两字则凸显了当前地质六队最关注的“核心问题”。


 就在记者采访的这几日,来自山东地矿集团、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也来到地质六队,他们会聚一堂,商讨“深部金矿资源评价理论、方法与预测”项目。这个由地质六队牵头实施的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将采用“产、学、研、用”模式,聚焦“莱州—招远金矿整装勘查区”,剖析深部金矿三维结构,研究深部金矿成矿规律,建立深部金矿成矿模式,优化深部金矿勘查技术,深化深部金矿预测理论。


 目前,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了3000米以浅的金矿资源勘探成套技术体系,创建了胶东热隆—伸展构造模式,提出了焦家和三山岛两个巨型金矿床新认识,同时厘定了与金成矿有关的地质体,确定了较精确的金成矿时代。


 “地质工作的科技含量高,尤其是在当前浅部矿已经勘探开采殆尽、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找金勘查理论和技术的升级就显得愈发重要。”林少一说,“最典型的就是寺庄金矿的深部突破——我们通过科技攻关,探索总结了‘蚀变岩分带控制矿体’成矿规律,丰富了‘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模式。正因为理论技术的先行,我们施工的52个钻孔,见矿率达96%!”


 其实,前些年让林少一十分忧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技术人员对科研工作的短视和忽视。这也可以理解,上世纪90年代“饿死了”,2003年后的10年又“忙死了”,哪有闲暇?“有人觉得科研项目耗时、耗力、绑人,影响挣钱,前几年我们又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焦家成矿带上。如今,地质找矿工作强度明显减弱,地质六队反而有时间腾出手来弥补科研方面的欠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在这几年,地质六队不仅建立了一个科研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房,花了4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先进的岩矿鉴定设备,重建了现代化的岩矿鉴定中心,还鼓励各部门选送年轻骨干到吉林大学等高校学习充电,逐步形成了地质六队自己的人才梯队。


 “六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记者问。


 “是创新智慧,是理论与科技。”林少一毫不犹豫地答道。


 “我们六队的目标是,提高深部金矿资源勘探技术及装备水平,加快深部金矿资源勘查评价,全力推动和保持山东省地矿局成为国家深部金矿探测领域的领跑者。”


 绿色时代,立足优势向“大地质”转型


 8月8日,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精致城市建设以及废弃矿山修复、海岸线资源保护等工作。与往常一样,人们再次看到了地质六队党委书记林少一的身影。


 就在这次会议上,威海市国土资源局介绍了地质六队编制的《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和《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林少一则直接汇报了地质六队以该市环翠区里口山废弃矿山治理为切入点,努力为威海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宽领域、高质量的地质服务的具体行动。


 “地质工作火热的10年里,我们举全队之力找矿,金矿勘查、矿业权经营、钻探施工的势头都很强劲。这也导致了产业的不平衡。党的十八大之后,许多地勘单位都紧紧抓住了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地质服务业,而一心找金的我们在这方面慢了半拍。尽管这几年正在使劲赶,但还远远不够。”


 在威海基地的办公室内,林少一对记者讲述了地质六队“三管齐下”转型发展的全新思路:打造地质六队深部黄金地质找矿核心能力,以矿业权经营和矿山地质服务为平台,打造地勘主业;立足小口径钻探的技术优势,积极从固体矿产勘查向绿色勘查和清洁能源利用领域转型,把全国领先的钻探施工业打造好;以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与威海和招远的城市建设和社会需求全面对接,进一步强化地质服务能力,创建地质六队“大地质”的崭新招牌。


 “我们建设威海基地,并在前几年把队部迁到威海办公,就是基于这样与地方融合发展的大思路和大布局。”林少一告诉记者,如今,地质六队以威海市和招远市精致城市建设、高标准提升城市内涵为契机,与市政府达成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两个投入过亿的环境地质项目已经开工,并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为威海和招远两市提交了《建设可持续绿色生态之城 推进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地质工作报告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招远新旧动能转换地质工作报告书》,从规划和实施助力两市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7月,地质六队用两年完成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规划区1∶5万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威海湾)》项目,通过了相关部门的成果验收,实现了地质服务领域的继续拓展。


 8月,由地质六队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查干东山矿区铜铅锡锌矿勘查项目,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组织的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通过这个项目,山东六队找到了一个亚洲第一的多金属矿,体现了在矿产勘查行业的强劲实力。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地质六队成长、壮大的重要引擎。


 而今,新的改革还在继续:地质六队正在山东省地矿局的统一部署下,牢牢坚持公益属性的事业定位,以确保监管到位、队伍稳定、事业发展为前提,积极稳妥推进事企分离改革。


 “地矿行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比较复杂,且每个省区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改革都将以提升地质工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为目标,以建实建强地质队伍和推动地质科技进步为根本。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与希望!”林少一说。

上一篇:陕西地矿集团第六地质队:鏖战阿尔金山

下一篇:记江苏省地质六队在无人区的43天残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