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人助北部湾腾飞:北部湾的地质资源及发展建议
2017-09-07 09:04 来源: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为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和区域规划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北部湾城市群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西南和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新支点、广西向海经济的主战场,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的发展建设对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突出的示范作用。“十三五”期间,突飞猛进的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将会迎来全面升级。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及沿海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等大规模工程建设、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支撑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广西区国土资源部门,系统梳理了2009~2016年地质调查成果,对区内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编制形成了支撑服务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发展地质环境调查报告与图集,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海岸带资源及地质遗迹、富硒和富锗土地、水热型地热等地质资源开发潜力大,地下水资源和工程地质条件保障能力较强,有利支撑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发展。


1、港口、滩涂、旅游等海岸带资源丰富


  截至2017年1月底,北部湾沿岸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61个,年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区内滩涂总面积1416平方千米,滩涂类型以砂质潮滩为主,其中670平方千米的滩涂适宜水产养殖。区内滨海风光旖旎,不仅拥有北海银滩、钦州三娘湾、防城港江山半岛等滨海旅游度假区,还拥有金海湾红树林、山口红树林、茅尾海红树林、涠洲岛珊瑚礁、合浦海草床等大批生态旅游资源。


  建议随着海岸带资源开发活动的加强,海岸带地质环境面临的压力剧增。建议加强海岸带地质环境的调查和监测,科学规划海岸带资源的开发,统筹海岸带资源的利用,保护海岸带资源和环境,保障海岸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地质遗迹资源种类繁多


  区内拥有省级以上的地质遗迹资源97处,其中世界级2处、国家级17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涵盖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5大类12种。目前,区内的北海银滩、涠洲火山岛、浦北五皇山等重要地质遗迹已开发成为与桂林山水齐名的广西旅游名片。此外,区内还拟建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18个。


  建议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资源,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制定相关保护办法和开发利用规划,在开发中促进地质遗迹的保护。


  3、土壤综合环境良好,富硒和富锗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区内已完成的2.88万平方千米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中,82.8%的土壤达清洁水平。富硒和富锗土地面积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72.2%和31.3%。富硒土地面积达2.08万平方千米,其中富硒耕地71万公顷,占富硒土地面积的34.3%;富锗土地面积0.90万平方千米,其中富锗耕地12万公顷,占富锗土地面积的11.7%。富硒和富锗土地主要分布在南宁市武鸣区、西乡塘区西部、江南区南部、横县东北部、北海市北部等地,与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质背景存在着密切联系。


  建议加强硒和锗等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富集和迁移规律调查,加大富硒和富锗耕地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4、水热型地热资源较丰富


  区内已发现温热泉12处,资源总量达7.3×1019焦耳,可开采热量每年2.3×1016焦耳,折合标准煤每年78万吨。若代替燃煤发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630吨。


  建议目前,区内地热资源以洗浴、旅游为主,综合开发利用空间较大。建议采用回灌—开采相结合的开发利用方式,保障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加大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加强地下热水的动态监测,防止过量开采而产生环境地质问题。


  5、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质量总体良好


  区内地下水平均资源量达每年123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55亿立方米,超过62%的区域地下水富水性达中等至丰富。裂隙水、岩溶水和孔隙水三大地下水类型中,裂隙水资源量最大,基岩裂隙水多年平均资源量为71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36.5亿立方米。目前,区内地下水利用率不高,开采潜力较大。近年来已探明后备地下水水源地15处,可开采资源量达每年5.5亿立方米。


  区内地下水质量现状总体良好,满足饮用水质要求的地下水分布面积达3.6万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84%。地下水质量以良好级为主,多连片分布于全区。


  建议优化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适量开采地下水,联合调度地下水与地表水;加大地下水后备水源地的勘查和建设力度,保护水源地环境,保障地下水质量。


  6、区域地壳稳定性总体较好


  以基本稳定和稳定区为主,主要断裂中更新世以来活动较弱,地震活动不强,对区内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障能力较强。


  建议对区内主要断裂活动带,特别是断裂交汇处等地震易发区进行监测;重大工程选址对断裂活动带采取避让原则,特别是避开断裂活动带的交汇处等地震易发区;建筑设防应充分考虑区内以浅源地震为主的特征,适当提高设防等级。


  局部出现地下水咸化、海岸侵蚀淤积、膨胀土发育等环境地质问题,崩滑流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以小型为主


  7、沿海高位养殖区养殖咸水下渗造成地下淡水咸化


  区内海岸带地区海水高位养殖分布较广,连片分布于北海、钦州、防城港南部沿海。监测显示,受高位养殖的影响,北海市南部大墩海、龙潭、大冠沙等地的地下潜水已基本咸化,部分承压水也开始咸化。


  海水入侵主要分布于地下水开采较多北海市。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开发热潮时,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导致海城区海水入侵面积达3平方千米,至2009年海水入侵面积仍有1.7 平方千米。


  建议加强海岸带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调查和监测,合理规划规范人类活动,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8、海岸侵蚀和淤积受人类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大


  区内海岸侵蚀主要发生在没有红树林和人工海堤保护的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在基岩海岸形成海蚀崖,在砂质海岸形成陡坎,侵蚀岸线长221.47千米,占海岸线总长的7.35%。


  建议区内海岸侵蚀和淤积是自然和人类双重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人类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大。海岸侵蚀淤积破坏近岸工程,阻塞航道,影响航运交通。建议加强海岸带地质环境演变规律调查和研究,坚持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9、南宁和防城港上思地区发育膨胀土


  区内膨胀土主要分布于南宁市南宁盆地和防城港市上思盆地。南宁盆地分布面积438平方千米、上思盆地分布面积247平方千米。


  建议膨胀土易导致边坡垮塌失稳,形成地裂缝等,危害工程建设的安全。在膨胀土分布的工程建设区应开展高精度调查,加强膨胀土致灾机理研究,为工程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10、崩滑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以小型为主,点多面广


  调查统计的2920处灾害点中,94%的为小型。据2015年9月调查数据统计,区内对人类生命财产有明显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714处,受威胁人数达7万多,受威胁财产近9亿元。


  建议加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及科普宣传,进一步加强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加强人类工程活动的监管,防范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11、“十三五”支撑服务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发展地质工作设想


  “十三五”期间,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地质工作将以服务于防灾减灾、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为目标,将以一区(中心城市区)、一带(海岸带)、一线(重要交通干线)为重点,针对区内海岸带资源及地质遗迹、富硒富锗耕地、地热、地下水等优势资源和地下水咸化、海岸侵蚀淤积及膨胀土等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崩滑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开展详细地质环境调查:一是支撑中心城市发展建设的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二是围绕海岸带开发利用与保护,开展北部湾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三是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环境调查;四是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环境调查。


  此外,还将进一步查明区内地质优势资源和环境地质条件,查清环境地质问题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服务于地质资源的管理、保护和优化开发,服务于防灾减灾,服务于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多中心、多层次城镇体系的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的构筑,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建设,西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新支点的打造,向海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驾护航。

上一篇:泥质海岸带地调方法试验获初步成效

下一篇:江苏地调院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