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科研小巨人”的矢志坚守
2019-09-23 09:13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湖南是享誉世界的“有色金属之乡”。在这里,活跃着一支服务资源保障、服务地质科研、服务生态环境的有色地质勘查科研队伍,这就是有着65年历史、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享有“地勘科研小巨人”之称的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简称地研院)。


 地研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中南有色局长沙检验所,是当时重工业部在全国布署的三大有色地质科研单位之一。1965年更名为湖南冶金地质勘探研究所,1984年更名为湖南有色地质研究所,2003年与湖南有色地质勘查院整合为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现有职工201人,其中大专以上占86%,初级以上占86%,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劳模1人、湖南省劳模2人。拥有甲级资质16项。


地质人员野外观测


 65年的峥嵘岁月,厚积薄发,一代代地研院人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成就了一个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资源地质、生态地质、工程地质的地质科研单位。特别是2003年地勘院与研究所整合以来的15年,核心竞争力日益提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技术服务收入从2003年的163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16亿元,增长了7.1倍;资产总额由2003年的1833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96亿元,增长了11倍;净资产从2003年的404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66亿元,增长了41倍。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聚焦勘查主业 提供资源保障


 地研院充分利用专业齐全、人才结构合理的有效资源,发挥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工程地质和境外勘查四大比较优势,坚持用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观统筹地质科研工作。2003年以来,该院承担国家类和市场类地质勘查项目45项,其中有16项获省、部级成果奖。


 国内资源勘查成果丰硕。地研院在湖南、湖北、山西、河北、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勘查几十处大中型矿床,创造潜在经济价值5000亿元。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霍各乞矿区一号矿床深部铜多金属矿详查探获铜金属量42.88万吨、铅锌102.51万吨,铁矿石447万吨,达到大型规模,2008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找矿成果一等奖。湖南省沅陵县沃溪矿区金锑钨矿勘查探获金5680千克、锑1.7万吨、钨金属量1115吨,达到中型规模,2012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找矿成果二等奖。湖南省茶陵县婆婆仙矿区锡钨矿普查探获锡金属量3.07万吨,钨金属量1.5万吨,达到中型规模,2012年获湖南省“十一五”地质找矿成果三等奖。湖南省醴陵市团山背矿区金(铜)矿普查探获金金属量7213千克,达到中型规模。该成果分别于2006年获湖南省政府“十五”重大矿产勘查成果三等奖和2007年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湖南省安化县廖家坪矿区金矿普查探获金金属量7690千克,达到中型规模,2006年获湖南省“十五”重大矿产勘查成果三等奖。湖南省邵东县高桥铅锌矿深边部铅锌矿普查、山西省繁峙县辛庄矿区金矿普查、湖南省沅陵县池坪矿区铅锌矿普查等项目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矿山好评。


 境外资源勘查成绩突出。地研院在巴基斯坦、蒙古、刚果(金)、刚果(布)、印度尼西亚等十余个国家开展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探获一批铅、锌、铜、金、铁等金属储量。2012年承担的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查盖地区铜矿预查》查明该矿区周边大中小型斑岩铜(金)矿床(点)20多处,浅表氧化矿石含铜品位0.36%-32.65%,含金品位0.1-0.69克/吨。推断深部为原生矿,找矿远景巨大。2014年完成的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图木尔林敖包锌矿区深边部勘查项目,探获锌金属量31万吨、铅金属量2万吨,锌品位9.4%、铅品位0.72%,为中蒙合作苏赫巴托图格林敖包锌矿持续开展提供资源保障,该项目获2018年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二等奖。


 地质技术服务成效明显。地研院先后为锡矿山锑矿、水口山铅锌矿、辰州矿业、瑶岗仙钨矿、黄沙坪铅锌矿、川口钨矿等几十家大中型老矿山提供接替资源找矿以及矿山探采平衡技术服务,让多家老矿山焕发了青春,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高效利用了宝贵的矿产资源。根据中色股份、五矿有色等央企的需求,为境外资源并购与上市融资提供了资源核实储量报告,维护了国家利益和股民的权益,深得五矿有色、湖南黄金、中钨高新、金贵银业等大型矿企的好评。从社会地质市场争取到包括矿权的维护,矿产资源的整合、并购,以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制等地质勘查及地质技术支撑项目数百个,经检查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


聚焦地质科研 推动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来,地研院紧跟 “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核心地位,将创新作为解决重大发展问题、抢抓新的机遇、实现新作为的引领动力,将创新作为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能力提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紧跟研究前缘、支撑省情需要,服务自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地研院先后参与科技部“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项,承担湖南省重点研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1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8项;解决了一些省内重大决策难题、行业技术问题,带动了一些新的产业形成,积累了一些行业自主技术。


 地研院还先后通过“湖南省高值矿石调查研究”、“湘南地区石英质玉石资源潜力调查及成矿规律研究”、“湖南通天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3个科研项目,就湖南省传统矿业转型难题提出了新的转型思路以及决策依据。同时,通过将矿物晶体、化石、宝玉石、观赏石统一作为高值矿石领域在全省首次开展产业情况摸底调查,在全省首次报道了通天玉石英质玉石的发现,通过对通天玉的资源潜力调查及成矿规律研究,进行了湘南地区找玉预测,使湖南省告别了无玉历史,掀起了湖南省宝玉石勘查热潮,带动了“香花玉”、“七彩石”等新的高值矿石资源的发现,带动了临武地区宝玉石产业园的快速建成发展,并成为临武县六大发展支柱之一,实现了产业园经营规模上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5万人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地研院通过正在承担的两项资源勘查开采专项子课题研究,分别以南岭地区稀有金属矿产、沃溪-锡矿山典型低温热液矿床,以及湘南岩浆热液型矿床为湖南典型类型,开展了深部找矿方法及解释一体化技术研究,在多个矿区开展了广域电磁法、被动源地震法,以及烃汞综合气体测量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实验,进行深部信息综合探测,协助参与重磁电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的研究,自主摸索多信息源的有效信息筛选、弱信息识别、交叉分析、模型研究、资料二次开发研究等工作。着力提高勘查队伍的深部找矿勘查手段的作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研究能力,取得了阶段成效。


 地研院以湖南省多为高植被覆盖区、遥感技术找矿运用难作为问题出发点,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解剖类型,开展了湘东南离子吸附型地区遥感定量预测研究,先后针对“分子级粒径”雾气对遥感影像数据产生的图像干扰、地物实际光谱被扭曲的问题,高植被覆盖区背景下岩石、土壤弱光谱信息如何有效提取的问题进行了自主研究工作,先后研发了“一种基于光谱修正的遥感影像数据去雾方法”、“一种遥感影像植被抑制和岩石土壤信息还原方法”,并分别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通过两项技术的处理,提高了遥感影像的清晰度,最大程度还原地物的真实光谱特征。两项技术方法先后在内蒙古草原浅覆盖区,湖南省沅陵沃溪金矿、城步绥宁地区、湘南地区进行了示范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基本克服了高植被覆盖区的遥感技术方法适用局限问题。当前,该院利用这两项专利技术在湖南省湘南地区进行脉石英资源遥感调查工作,通过脉石英的特征光谱信息提取进行新区找矿预测,取得了很好的实地查证,应用效果良好,目前正带动一批横向遥感技术项目取得良好技术应用效果。


聚焦生态环境 服务“美丽湖南”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十九大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空前的历史高度和战略地位。在新的形势下,地研院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求,主动作为,服务“美丽湖南”建设。


 服务县域经济,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地研院更加主动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先后与安化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地质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沙市望城区、汉寿县及沅江市签订了地质灾害技术服务合同,对全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服务,深得地方政府的认可。


 服务矿山环境,做绿色矿业的先行者。2008年开始,地研院承担了当时在全国领先、省内开展的第一轮矿山调查与评价工作,即益阳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在时间紧、任务重、经费低的情况下,克服了当时资源地质工作压力大的困难,抽调全院水工环技术骨干保质保量完成了工作任务,第一次承揽此类大型矿山调查类项目,获得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质量“双优良”的综合评定。同时,报告成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益阳市全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为当地主管部门管理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数据资料。由于工作完成出色,至今,益阳市内(市、县两级)矿山分期(闭坑)验收工作依然由地研院承担。2017年,继续作为第二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项目承担单位,承担了“岳阳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野外工作和项目验收(湖南省项目办野外验收获87分),室内资料整理进展顺利,成果报告编制即将进入最后审查与资料汇总阶段。通过这一轮矿山调查评价工作(地表调查、遥感解译、水土样化验分析),将为岳阳市矿山地质环境摸清家底,划分严重区、较重区及一般区,对下一步全市绿色矿业开发、相关主管部门管理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另外,按照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的安排编制了“湖南省有色金属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通过以上工作,为湖南省特别是益阳市、岳阳市绿色矿业发展、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摸清了家底,提供了技术支撑。


 服务生态环境,做“美丽湖南”的践行者。2016年以来,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项目为契机,地研院积极参与了岳阳市生态修复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抢占工作先机,赢得了主动。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航遥中心收集到了长江经济带(岳阳段)废弃露天矿山解译图斑数据,长江干流共计废弃露天矿山(点)40个,总面积146.18公顷;长江支流废弃露天矿山(点)共计121个,总面积333.08公顷。根据航遥中心提供的图斑,与湖南省正在开展的第二轮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所取得的实地调查图斑分别进行了长江干支流沿岸5千米、10千米、15千米的比对工作。开展岳阳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图斑野外核查工作,长江干流累计核查面积146.18公顷,对40个矿山(点)、77个占损土地图斑进行逐个筛查。以收集的数据和实际核查为依据,建立了“一矿一策”台账。主动对接和积极争取岳阳市、县两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工作支持。目前,已与岳阳楼区、君山区,临湘市、湘阴县签订了相关技术工作承诺书,并完成“实施细则”编制,处于送审阶段。4个县市区的“一矿一策”方案将于近期全部完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为己任,发扬“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为建设新型现代一流和谐强院提供支撑,唱响中国矿业好声音!

上一篇:广东省地质局财务报表出炉,2018年财政拨款16.5亿,职工人均收入上涨20%

下一篇:“地勘科研小巨人”的矢志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