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后地勘单位怎么走?
2018-11-08 09:03 来源: 编辑:矿材网

 从9月份开始到现在短短2个多月,全国已有29个省区机构出台机构改革方案,大部分省区的地质局或由地矿局机构形式保留了下来,但实质却大为不同。机构改革后,地勘单位形势如何,未来怎么走,是关乎百万地勘人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矿材网为大家梳理支招!


1

地勘单位面临的新形势


是地勘单位地位直降。2018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数据表明,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锰矿、金矿、石墨等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勘查新增资源量超过50亿吨,其中煤田3处,超过百吨的金矿2个,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的油田2处,超过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3个。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目前矿产资源保障力度逐步加大。国内找矿已不是当下和未来的重点,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地勘单位地位下降是必然也是现实。


二是传统地勘任务少效益降。2006~2012年,中国地质勘查投入从133.3亿元快速上升到510.1亿元,年均增长36.5%。以2012年为拐点,地质勘查开始调整下行,勘查投入逐年下滑,到2017年降至198.36亿元,年均下降17%。传统地勘任务减少,部分地勘单位尤其是东北地区地勘单位效益和地勘人员奖金收益下降。


三是局领导改革动力不足。省级地勘一般都有四五千人,队伍比较庞大,再加上新老交替,接近退休或已退休人员占比大,历史遗留问题不好处理,改革面临稳定风险大。除辽宁外,各省区省级地质局或地矿局领导以维持现有局面为主,改革动力严重不足。


四是地勘人观望等待。在当下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经济进入严冬,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下滑,明年上半年市场也许更为艰难,开辟新市场不仅难度大而且风险高。在这种情况下,地勘人第一要义是保稳定,保持原有工作,保证基本收益,大多处于观望等待状态。


2

地勘单位未来怎么走?


一是早改革早受益。未来5年甚至10年或更长时期内中国不缺矿产资源,暂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大规模进行基础地质和找矿工作,但全国有百万地勘工作者,队伍巨大,势必要精简队伍。地勘改革是未来的主旋律,地勘单位要投身改革,支持改革,早改革比晚改革好,因为早改革还有调整的余地和机会,逼到死角山穷水尽不得不改革余地和机会就会少得多。


二是分流人员。地勘单位除保留少部分公益性地质队伍外,大部分将转企。中央组建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主体的公益性地质队伍,各省区也先后组建了地质调查院、环境监测总站两支公益性地质队伍,地调局、地调院和环境监测总站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除公益性队伍外,其他地勘人员将隶转地矿企业集团,如辽宁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地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地矿集团有限公司等,地矿集团是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单位。


三是紧跟政策拓展业务。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和绿色矿山建设是热点,地勘单位要紧跟国家政策开展业务,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地勘院积极开展地灾和绿色矿山评估业务,上半年业务量猛增百万以上就是很好的例证。


四是发挥矿权优势,经营矿权矿山。过去地勘单位找到矿后,要么上交国家,要么由企业办证开发,自己很少开发利用。今后地勘单位要发挥手中矿权矿山优势,发挥地矿专业优势,经营矿权,经营矿山,从钻头向石头转变。新疆地勘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与海南美诚合作,第一区调大队以西天山某矿权入股,占30%股份,海南美诚投入资金占70%股份,四年共投入2个多亿,第一区调大队投入技术,2016年底提交勘查报告,共提交了金88.9吨,铜10万吨。在这一合作过程中,企业得到了效益,地勘单位盘活了矿权。


五是与上下游企业联合,输出找矿及相关技术服务。地勘单位与水泥、玻璃、陶瓷等资源需求量大下游企业合作,或与矿业公司、矿业集团等上游企业联合,为上下游企业找矿,并提供办证、年报、扩证、地灾、绿色矿山申报、评估及建设、矿山开采、矿山复垦等系列专业服务,捆绑联合共同发展。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地勘院与华润水泥、海螺水泥、中材水泥等企业合作,长期为他们提供矿业系列服务,项目稳定,收益不菲。


六是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地勘业务。一带一路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工程勘察业务多,地勘单位要勇于走出去,既缓解中国资源紧缺,降低资源对内依存度,也能提高地勘单位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新一轮机构改革吹响了地勘单位改革的号角,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如此,地勘单位只有直面改革,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新形势下赢得发展新机遇;否则被动应对,采取鸵鸟政策,温水煮青蛙,只能错失良机,上演地勘行业或单位发展的历史悲剧!

上一篇:干货 | 矿权交易要先认清现状

下一篇:嘉能可暂停刚果钴矿出口,这明显是要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