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矿产勘查需要有忧患意识
2020-04-08 08:58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前不久,一位老矿产地质专家在网上发了个帖子:“许多省区预查、普查为零,投资机构对此不屑一顾…… 中国的矿产勘查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忧心忡忡,言辞凿凿。一打听,原来是一位已年近八旬的老人了。笔者挺疑惑:这么一个严重问题,老先生看出来了,年轻人反倒看不出来?


 是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网上有些讨论,但没有人挑剔这种言辞的煽情程度。有好事的网友去验证“许多省区预查、普查为零”,果然此言不虚,而且这些省区还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省区。


 至于专家批评的“不思改革”,虽没有具体点明,通过讨论倒能凑出几条:比如地勘单位分类改革似乎看不出前景,被定为公益一类的,缺乏活力;被定为公益二类的,事企混合运行,审计常出问题;被定为企业的,外部社会环境严峻,政府承诺的政策不落实。坊间还有诘问:既然市场化改革已推行40多年,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为何至今建不起来?矿产地质市场严重失血谁来过问?矿业权作为用益物权,有些地方政府怎么说收走就收走?用自有资找到的矿,为何还要交权益金……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连续下降,2018年总投入173.72亿元,同比下降12.4%,约是高点2012年的1/3。在投资方向上,矿产勘查仅投入92.79亿元,同比减少23.1%。去年的情况亦不乐观,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持续第七年下跌应是板上钉钉。


 按说投资是市场的晴雨表,市场又是供需关系的晴雨表。矿产勘查投资连续7年下滑,必定是市场供大于求。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7年起的30年(2017年~2046年),我国矿产资源累计需求将是上一个30年(1987年~2016年)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其中石油2倍、天然气8.5倍、煤炭1.3倍、钢1.7倍、铜3倍、铝3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矿产稀土、铀、锂、钴等更是高达10~20倍。这组数字清楚地表明,投资矿业前景看好。


 况且,国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看紧。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5年,46种主要矿产中有34种矿产经济可供储量难以保障国家需求。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短缺即是商机。可为什么当前矿产地质如此一蹶不振?


 按产业链,矿产地质连着矿业开发,从现状看,当前国内矿业的转型升级总体是滞后的,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集约化,虽然在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战中有所进展,但小而散仍占相当比重;大机械化,相当比重的矿山心有余而力不足,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下;智能化,少数先进的矿山刚刚起步,大部队还在遥相观望;绿色化,绿色矿山建设虽有推进,但比例太小。总体而言,矿产勘查投资看淡市场的主因还是中国矿业本身存在不少问题。


 客观地说,矿产勘查投入连续下降也与各地参次不齐的管理有直接关系。比如,地方政府环保风暴“一刀切”的误伤;矿业税费金政策出台前缺乏科学论证;办证难、办证时间长等公共服务缺陷解决得不够好等。


 古人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从这个意义上讲,办矿和环保并不是对立的,新时代需要我们既开发好金山山,又留住绿水青山。树立忧患意识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的必修课,矿产地质要讲8年的“提前量”。当前,全球矿业正进入低速增长的调整期,正是我们出击的好时机。在国内,加强短缺矿产预查、普查;在国外,加强战略区域、战略支点的布局。


回到文前,有专家“吐槽”并非坏事。忠言逆耳,听听比不听好。


上一篇:吴巧生、蒋少涌教授等:科学’战疫‘,降低中国稀土产业链安全风险

下一篇:第10届新疆矿博会将于7月16~18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