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区域基础地质调查转型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8-12-05 11:28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召开了局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研讨班。钟自然局长在开班动员讲话中强调,举办这次培训研讨班总的背景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地质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特别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对新时代地质事业提出了新需求,自然资源部党组和陆昊部长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本次培训研讨班是局党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地质调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部党组的决策部署,推动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加快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更好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于地质调查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加此次培训研讨班收获多多,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开拓了思路,提振了信心,统一了行动目标。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基础地质调查必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钟自然局长在2016年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时写道: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历史,是地质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历史,是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是地质人才培育与成长的历史,是地质文化创造和传承的历史。贯穿百年地质事业发展的灵魂就是报效国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是地质人的使命所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地质事业起源于基础地质调查,百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了我国陆域中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和航空物探调查全覆盖,区域重力和区域化探可工作区基本覆盖;完成了海域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海域油气地质调查和天然气水合物调查;通过调查获取了海量地球各圈层基础地质数据和信息,大幅度提升了地球认知水平,发展了地球系统科学,解决了一大批制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键基础问题,为能源资源勘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地质信息。


 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工作,以提升地球系统认知程度,推进基础地质理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方法进步,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自然资源赋存的地质背景和制约因素,开展自然资源赋存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地表作用与系统演变、多圈层协同演变和深部地质调查,解决制约能源资源和生态地质调查中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推进区域基础地质调查转型创新的几点思考


 区域基础地质调查是认知地球的基础和先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国情调查,世界各国地调机构均将其纳入核心任务体系。我国的区域地质调查历经一个世纪,百年来基础地质调查在服务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时代对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地质调查必须为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提供基础地质信息支撑。这就要求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必须进行改革创新转型,建立新时代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新体系,特别是在填图理念和成果表达方面,需要转型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一条发展的新路。


 1.区域地质调查必须围绕重大需求和关键地质问题谋划新布局


 以提升地球系统认知程度,推进基础地质理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方法进步,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目标,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着力解决自然资源赋存的地质背景和条件、表生地质过程和控制因素、深部制约因素、多圈层交互作用和资源环境效应四个层次关键问题。一是自然资源赋存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调查。开展平原及周边等重要地质单元基础地质调查,查明地壳表层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等,解决制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二是地表作用与系统演变基础地质调查。开展地表多要素基础地质调查,阐明资源的生成、赋存、分布主控因素及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和地质演化过程。三是深部地质调查。开展主要盆地、山系和陆块深部综合地质调查,揭示深部地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揭示主要油气盆地和造山带关键地区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与演变。四是多圈层协同演变基础地质调查。整合全国基础地质调查数据,研究地球系统与社会、生命、环境协同演化,重建地球形成演化动态过程,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框架。


 2.构建现代化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体系


 制定分类地质区域地质调查指南,由科学家主导地质填图,强调地质填图过程就是科学研究,强化问题需求引导,加强多专业结合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一是将刚性规范改为指导性要求。不硬性规定工作量,不平均使用工作量,调查方案完全由首席科学家自主决定。二是编制不同地质地貌类型区填图方法指南并配套建立示范图幅和野外示范基地。编制四大岩类和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方法指南,同时配套提交一批示范图幅和野外实习基地。三是规范填图产品的通用标准。为实现野外数据和地质图数据库无缝对接、不同比例尺地质图动态更新和地质大数据的建设奠定基础。四是推动智能地质填图技术。研究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地质填图技术和编图技术,构建智能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


 3.探索建立填图科学家负责制


 树立填图就是研究的理念,推行科学家填图制度,构建填图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一是建立资格准入制度。以“五问”、“五不唯”为根本出发点,选拔一批填图科学家,负责区域地质填图。二是建立首席科学家诚信制。填图科学家对所完成的地质成果图终身负责。一个项目周期结束后,综合评议、用户意见和文献计量信息等对首席科学家进行评估。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的填图科学家进行奖励;对存在填图质量问题等失信行为的科学家,取消填图资格,禁止从事填图工作。


 4.创新成果评价机制


 一是注重地质图质量。地质图是评价填图成果质量的核心,地质图必须准确反映客观地质实体,并为解决制约能源、资源、环境、灾害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提供科学客观的认识。二是注重潜在价值。注重评价地质图及相关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及其对相关学科研究的持续性贡献。三是注重同行评议和用户评价。通过同行专家民主评议进行定性评价;建立网上公开公众监督渠道,由用户对成果进行评价。


 5.加强填图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常态化技术、标准和指南培训的机制,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强化人才培养。一是设立填图助手。在地质院校公开招聘填图助手,并作为人才招聘的重要参考。二是开设填图实践课程。在地科院研究生院设置填图实践课程,在读研究生需参加填图实践。三是设立教学填图项目。在相关地质院校设立教学填图项目,向在校学生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培育新生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区域地质调查必将继续发挥重要基础先行作用。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区域地质调查改革创新发展,传承“百年老店”优良传统,发挥区域地质调查基础先行作用,树立新理念和新模式,提升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为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探秘第三极》·第十二章 写在“世界屋脊”的论文

下一篇:地球有多重?西班牙研究人员用中微子探测器测出地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