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第三极——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纪事
2018-09-13 10:19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板块的碰撞,应力的爆发,重组后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完成了近乎完美的起飞准备。扶摇于九天的大鹏鸟,可谓是胸怀天下、目及万里了。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大会上,蒋承菘对大调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做到“综合调查与专项调查相结合,资料继承与开发创新相结合,野外调查与专项研究相结合,国内矿产资源勘查与国外风险勘查相结合”。


 1999年7月16日至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趁热打铁,召开了参加揭牌仪式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勘单位负责人座谈会。


 “条件具备、环境有利、时机成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叶天竺的开场白溢透着火一般的豪放与热烈,他那炯炯的目光扫描了一下会场,声调猛地提高了几个分贝,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


 “地质大调查,重点在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地质调查,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发展我们自己的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蹚出自己的路子!”


 座谈会开成了动员会,会场上群情激荡,叽叽喳喳地热闹起来。


 不愧是“半军事化”的地质“野战军”,快速高效的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人会议期间就和单位打起了电话,通报情况,布置任务。散会后,这些负责人急如星火,马不停蹄赶回单位,紧锣密鼓落实措施,立足抢占先机,搭班子、调队伍、拆钻机、运设备。


 假如我们撩开历史的帷幔,近距离感受1999风云激荡的骚动时段,就会发现,强烈的变革意识已经渗透到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每根神经,似乎连呼吸的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味道。


 这一天,夜幕下的北京寂静下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会议室依然灯光如昼。茶杯泡满了让人亢奋的浓茶,墙上悬挂着一幅幅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叶天竺、王达、张洪涛、刘连和……个个班子成员神情严肃。


 巍峨雄伟的雪山,宁静幽深的高原湖泊,蜿蜒不绝的大河……长久以来,青藏高原不仅一直为世人所向往,同样也是科学家的“宠儿”。因为它的起源、现状等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青藏高原就成了国际科学研究的“必争之地”。作为地质科技的国家队,中国地质调查局必须科学布局,提前落子。


 三峡工程上引发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已为众人所熟知。有关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争论,其规模也许没有那么浩荡,但争论的程度却毫不逊色。从国家经济的宏观,到地勘领域的微观,从国际的大环境,到中国地质科学技术的现实——围绕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正在进行。


 青藏高原大调查既要站在国际前沿,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把地质科学的理想与实际科技能力结合起来,不仅要有技术的创新,也要有组织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地勘单位“属地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地质工作”分得清清楚楚,中央全部出资开展地质工作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项目的竞争就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地质大调查项目如何部署?如何组织?如何管理?


 委托加招标的办法最终确定了下来,据统计,当时承担大调查的队伍多达60多家——中国地质调查局从东部地区调集了大批队伍去西藏,河南、吉林、河北、福建、山西、四川、云南等省也都派出了地勘队伍,全面开展中比例尺地质填图、1∶20万区域化探、1∶100万航空磁测、1∶25万区域重力测量等全方位基础地质调查,以及青藏高原的矿产资源调查等工作……


 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浮出水面,实行施工作业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作业单位,并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


 中国地质人以其走向市场经济的新跨越,赋予了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以新的内涵。一种与传统体制迥然不同的崭新管理模式,也就毫无疑义地载入了中国地勘史的史册。


 担当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一线总指挥,张洪涛倍感压力沉重,责任重大。他说:“用最好的施工队伍,用最好的技术手段,用全新的管理机制,这就是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的准则。”


 一个个创新措施让人眼花缭乱,一个个实施方案推向前台,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合同管理制,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机制运行起来,公益性和商业性分体运作,对一级项目下设的二级或三级项目由项目办公室提出设计、预算,进行委托或招标,经中国地质调查局审批后组织实施。凡有地质调查资质和能力的地勘生产、科研、教学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承担大调查的项目。


 全新的现代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机制,并不仅仅表现在上述内容。再看看资管理。“专款专用”,朱镕基总理的一番叮咛,一直响在中国地质人的耳边。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如何避免“跑冒滴漏”,取得效果的最大化?


 “说实话,我们没有交学费的权力。用好资金,管好资金,是对总理的负责、对国家的负责、对项目的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负责,最起码,我们不能出现‘项目上了马,干部拉下马’吧!”没有含蓄,也没有过多的语言修饰,张洪涛的话就是那么干净、实在。


 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打破了地质科研与勘查“两张皮”的局面。科研-勘探-开发-体化,以科研指导勘查,勘查验证科研,推动科研进步和发展,反过来再指导勘查,这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飞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三位一体”新模式,科研、勘查和多部门开发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速了地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机制创新的前奏曲,撕开了罩在中国地质大军头上几十年的传统幕布,地质人看到了新班子的魄力与胆识,看到了灿烂的希望和未来。


 中国地质的航船从封闭、保守、落后的浅水岸边,终于浮上风光无限的广阔洋面。中国地质人的大脚,即将在青藏高原开始不可逆转的壮行。

上一篇:印尼火山喷发导致拿破仑战败?!

下一篇:痛定思痛!甘肃舟曲监测预警滑坡泥石流渐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