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学家提出发展洋板块地质学
2017-12-15 14:05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矿材网

 在12月11日至12日在京举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志成果发布会暨区域地质与成矿背景研讨会上记者获悉,我国地质学家创新地提出洋板块地质学学术思想,有望通过发展洋板块地质学,对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进行创新性综合研究,发展中国的区域地质理论。


“在编志过程中,我们对10多个省(区)蛇绿混杂岩进行了考察研讨,有的地区进行了专题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黑龙江省黑龙江群、湖北省大洪山花山群等许多造山带都发现了比较典型的洋板块地层系统组成的混杂增生岩带,这就为洋板块地质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海量资料的综合研究和重大地质问题的攻关,在地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诸多新发现、新认识,为地质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支撑。


“我国存在大面积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造山带,洋板块地质学的研究是破解造山带诸多地质难题的钥匙。”李廷栋院士介绍,我们针对洋板块地质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是在造山带研究中加强了洋板块地层系统的研究。从俯冲增生杂岩研究入手,来识别洋板块地层组合,包括海山、洋底高原、洋内弧、深海—半深海等不同构造环境形成的沉积地层,再造了造山带中洋板块从洋中脊形成到海沟消亡的全过程。


 二是根据蛇绿岩类型划分进行了造山带构造环境及其演化的研究。从板块裂离到聚合的各个阶段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蛇绿岩,中国已发现60多条蛇绿岩带。我们强调要建立不同类型蛇绿岩的鉴别标志,厘定蛇绿岩类型,重建这些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构造性质,再造造山带洋盆构造系统。从洋盆演变、洋陆转换角度研究蛇绿岩,开辟了蛇绿岩研究的新思路。


 三是进行了洋陆转换过程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洋陆转化过程中沟-弧系统内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俯冲带岛弧岩浆岩的形成机制。前弧玄武岩、玻尼岩、埃达克岩、富铌玄武岩及高镁安山岩组合,是洋陆转化形成大陆初生弧的代表,是洋盆向大陆转化的标志性岩石组合,我们给予了重点关注。

上一篇:中国的六大矿产宝藏

下一篇:脱贫攻坚,地质、矿山公园是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