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人文地质
  • >
  • 地层讲故事: 讲述新生代活动在河南大地的那些远古动物们
地层讲故事: 讲述新生代活动在河南大地的那些远古动物们
2017-04-25 18:06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距今6500万年前,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了!世界经过短暂的沉寂,生命开始大规模复苏,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这个新的时代称为“新生代”,即现代生物时代。



 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

 那么,你可知道?在这一时期的河南大地上,有哪些动物活动呢?古生物学家又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是这些动物活动呢?让我们走进河南新生代化石的世界,听古生物学家讲述新生代活动在河南大地上的远古动物的故事。


 1、两栖犀

 探讨的问题:古近纪时期的两栖犀头上长角吗?它是像现在的牛呢还是像河马?

 下图是在卢氏孟家坡发现的化石材料,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的特点对生物进行了复原。

 时代:古近纪(65.5—23.03百万年)

 产地:卢氏、济源、渑池等地。


孟家坡两栖犀的上颌化石(国家级,卢氏)

     这是两栖犀复原图,长得像河马吗?


 2、冠齿兽

 时代:始新世(55.8-33.8百万年以前)

 产地:淅川

 所属动物群:淅川始新世脊椎动物群

 淅川始新世古脊椎动物群成员共13个目20个科28个属31个种。内容丰富,产出层位及地质时代明确,形成历史确定,以冠齿兽为代表,在国内、国际有重要影响。

冠齿兽复原图


 3、新安利齿猪

 时代:中中新世(15.0-7.25百万年以前)

 重要产地:新安、卢氏、新乡等地

 重要性等级:省级

 新安利齿猪的化石非常丰富,包括几个头骨、下颌和一些单个牙齿。正型标本为一近于完整的头骨前半部带门齿、右犬齿和左右颊齿列。雄性。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号V8283。

新安利齿猪化石材料


 4、三趾马

 时代:新近纪(23.03-2.588百万年以前)

 重要产地:卢氏、新乡等地

 卢氏新生代脊椎动物群,重要性等级为国家级,时代为上新世早期,含典型的三趾马动物群。

 新乡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重要性等级为省级,时代属中新世保德期(7.25-5.3百万年以前)。该动物群产于潞王坟组的泥灰岩中。

三趾马化石

三趾马化石

三趾马化石

三趾马复原图

马科演化谱系图


 5、舒氏河南兽化石

 时代:中新世晚期(约7.25-5.3百万年以前)

 重要产地:新安等地

 重要性等级:国家级

 舒氏河南兽,长颈鹿的祖先,生存于中新世晚期的中国河南。它的外观像现今的长颈鹿,但较为短小。是以德国古生物学家M. Schlosser来命名的。1911 发现于新安县正村乡上印沟。

现代长颈鹿


 6、新安丁氏金丝猴

 时代:中更新世(约78.1万年-12.6万年以前)

 重要产地:新安等地

 重要性等级:省级

 新安丁氏金丝猴头骨化石采自河南省新安县游沟村八陡山,为一个基本完整的猴类颅骨化石。该颅骨骨缝已全部愈合,牙齿磨耗也重,接近老年个体。新安标本眶间部宽,面部凹陷,表现了明显的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特征。

 像新安这样完整的金丝猴颅骨,除四川万县盐井沟的一个未成年颅骨外,在我国中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河南新安金丝猴头骨

 

现代金丝猴


 7、新蔡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时代:中更新世(约78.1万年-12.6万年以前)

 重要产地:新蔡

 重要性等级:省级

 新蔡县练村集到淮滨县黑龙潭洪河的“练黑取直”的新河道开挖中,于1955年发现了许多哺乳类动物化石,已发现有1纲、7目、13科、18属、9种、1个近似种、8个未定种,主要有北京斑鹿、四不像鹿、德永氏象等更新世中期哺乳动物群化石,称之谓淮河动物群,被认为是更新世中期华北动物群与华南动物群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动物群。


 8、南召,南召猿人

 时代:中更新世(约50——60万年以前)

 重要产地:南召

 重要性等级:省级//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杏花山上发现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这枚牙齿化石经世界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先生等人鉴定为早期人类的右下第二前臼齿。

 197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队,对这一化石点进行了发掘,又发现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计有剑齿虎剑齿象肿骨鹿等20余种,根据伴生动物化石及地层等综合分析,认定这里发现的古人类与“北京猿人”所处的时代大体相当,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并正式把这种古人类定名为“南召猿人”。

 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在河南省尚属首次。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1980年,国家和河南省科学工作者在南阳市南召县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和大空山上,发掘出约1-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火的使用,标志着“南召猿人”已步入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南召猿人”的发现,是继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杏花山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原人类的鼻祖,它填补了中原地区古人类分布的空白,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分布和发展,对古代气候的变化以及中原地区第四纪地质和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与依据。

南召猿人复原头像

南召猿人遗址 

9 栾川人遗址

 时代:中更新世(约78.1——12.6万年以前)

 重要产地:栾川

 重要性等级:省级 

 栾川县栾川乡湾潭村哼呼崖中更新世洞穴中发现6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被命名为栾川人,其发现为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及演化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新材料,是全国唯一一个早期智人和猿人共存的遗址。 

10 许昌人遗址

 时代:上更新世(距今10.5-12.5万年)

 重要性等级:国家级

 2005-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领导的考古队对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的灵井遗址进行了连续12年的挖掘,发现了45件人类头骨碎片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以及 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

 通过研究,认为这是距今10.5-12.5万年的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类群之中。

 许昌人特殊的体质特征,反映出东亚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特点既具有一般性的趋势,同时还呈现一定程度的地区连续性和人群间交流。这项研究以详实的化石形态特征和精细的地层年代数据提供了华北地区晚更新世早期人类形态变异及演化模式的化石证据,标志着我国学者在人类演化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成果。


上一篇:地质公园,旅游地学的诗和远方(二)

下一篇:地层讲故事:讲述河南大地曾经发生过的火山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