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山一河”地质旅游新格局
2017-05-27 17:14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见图1),地处黄河的下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古称豫州,故简称豫,素有“中州”、“中原”之称。省会郑州市,座落在黄河的南岸、邙山脚下。省域面积约167000km2


22.jpg


 在中国的大地地貌格局上,河南省西部山地位于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的过渡带上(见图2),东部平原位于第三台阶上;在中国的气候分带上,河南省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上;在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上,河南省纵跨三个一级构造单元,自北而南分别为华北板块中南部、秦岭中央造山带东段和扬子板块北缘;在中国的植物区系图上,河南省位于华南植物区系与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带上,并兼有其他区系成分。这种自然区位的边缘性特征,赋予了河南省古老而悠久的地质历史,系统完整的地貌景观,繁杂多样的生态资源和底蕴厚重的人文历史。为河南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3.jpg


 1、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


 河南省的地质演化史,实际上是中国地质演化史的缩影。经历了由大洋地壳到大陆地壳复杂演化过程。从总体上看,地壳的演化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太古宙洋壳的全面活动及古陆核的生成阶段;早元古代洋壳与陆壳并存,继续分异活动,陆壳迅速增长阶段;中~晚元古代洋壳大大缩小并向南迁移,陆壳分裂再拼接阶段;震旦纪~三叠纪全省境内陆壳统一,相对稳定发展阶段;中生代中晚期以后的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这种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留下了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资源。秦岭中央造山带,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王屋山元古宙时期的“中条山—王屋山‘人字型’三叉裂谷”,嵩山“五世同堂”的地层层序和发生在前寒武纪时期的三次大规模构造—热事件等,均具有世界对比意义。具备国家对比意义的地质遗迹更是星罗棋布,鳞次栉比。按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分类标准,七大类地质遗迹资源(Ⅰ、典型地质剖面类,Ⅱ、古生物景观类,Ⅲ、地质地貌景观类,Ⅳ、水体景观类,Ⅴ、地质灾害遗迹景观类,Ⅵ、地质工程景观类和Ⅶ、典型矿床及采矿遗迹景观类。)河南全有。


 这些典型的地质遗迹资源集中分布在南太行山,王屋山-黄河-嵩山,小秦岭-伏牛山和桐柏山-大别山地区(见图3)。


24.jpg


 1.1 南太行山的地质遗迹资源


 太行山位于华北陆块南部,在长期稳定的构造背景下,发育了典型的地台型沉积,中生代以来,在构造抬升背景下,将这些地质遗迹很好的裸露,使这里成为展示华北陆块中南部地史演化和地质构造遗迹的天然陈列馆。构造地貌(云台地貌)是本区的主要景观地貌,与水体景观共同构成了“百里画廊”。南太行风景轴线,一直是我国旅游的热点。这里有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关山国家地质公园、林虑山国家地质公园、跑马岭省级地质公园、云梦山、五龙口、百泉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他旅游景区更是星罗棋布,数不胜数。


 区内典型的地质遗迹资源有。云台地貌:包括太行夷平面、方山、峡谷、围谷、瓮谷、悬谷、长脊长崖、峰林峰丛、石柱、洞穴等;典型构造:火山岩筒、火山机构、火山锥、深大断层等;水体景观:风景河段、风景溪、瀑布、泉、潭、湖等;地质工程:五龙口的古秦渠、沁河的引沁济漭渠,尤其是有人工天河之称的红旗渠闻名世界。


“云台地貌”是在构造抬升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相间排列的峡谷,以及峡谷间的长脊、长墙、长崖,最典型的有:神农山龙脊长城、青天河九曲回转、太行大峡谷、石门大峡谷、青龙峡谷、峰林峡谷、青天河峡谷、红石峡谷、小寨沟瓮谷、长崖断壁、单面山、峰丛、峰墙、云台天瀑等。


 徜徉在南太行的奇山秀水中,既会感叹北国山势之雄,又可领略南国山川秀美;既会体验到大自然拥抱的惬意,又能聆听到飞瀑流泉的欢歌。云台天瀑落差达314米,是亚洲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与一侧的孔雀泉构成“大弦嘈嘈如裂帛,小弦窃窃如私语”的意境;云台山的红石峡谷是一条长1.5公里,宽仅数米至数十米的红色嶂谷,在这里,水之幽奥神奇与山之雄险挺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可以感受到水蚀作用的无穷威力,以柔克刚的真实内涵。


 1.2 王屋山-黄河-嵩山的地质遗迹资源


 从三门峡-八里峡到郑州的邙山,是黄河中下游的过渡地段,也是万里黄河上最神奇的地方,南为嵩山,北为王屋山,中间为黄河谷地,三者在空间上是一个整体。这里是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核心,是炎黄二帝的故乡,在地质上更是古老的代名词。


 区内典型的地质遗迹有:反映华北陆块早期(34-5.4亿年)古大陆聚合与裂解演化的太古宙、元古宙地层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四次大规模造陆、造山运动遗迹;反映中生代以来古湖泊演化的古生物化石;反映新生代黄河贯通演化过程的河流阶地黄土遗迹等;在黄河贯通背景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嵩山,因位居五岳之中,故名中岳,主峰峻极峰海拔高度1492米,犹如擎天地柱,巍然耸立在中原大地,黄河南岸;王屋山,因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它引领太行、俯瞰黄河,好一幅如诗如画的壮丽山河,主峰天坛峰海拔高度1715米,四周有无数大小峰峦仆伏朝觐,这一山突起、群峰环绕、丘阜卑围的拔地通天之势,独具“王者风范”。


 嵩山、王屋山作为名满华夏的千古名山,既沧桑古老而又神秘莫测。这里最古老的地层是太古宇的登封岩群,其最大年龄已经超过34亿年,嵩阳运动、中条运动(中岳运动)、王屋山运动和少林运动等四次大规模造陆造山运动,提供了华北陆块早期演化的丰富信息。


 地质专家认为,距今25—14.5亿年,是地壳早期演化的关键时期,众多的古陆核首先增生聚合成微陆块,并逐渐形成了地球上最早的超级大陆——哥伦比亚,在此背景下,华北古陆块完成了东西部的拼合焊接。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嵩山和王屋山地区广泛分布的太古宙登封岩群和古元古界嵩山群以及岩层的强烈褶皱和变形,记录了早期地壳的演化历史,今天,这些看似普通的岩石,实际上却是海洋沉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板块运动等地质作用的产物;大约在距今18亿年前后,在超大陆裂解的背景下,华北陆块南部形成了一条“人”字型的三叉裂谷,裂谷由陆到海,又由海到陆,历经约2亿多年,陆地时,裂谷内布满了不同规模的火山口,这些火山口时而喷出条条火龙,时而喷出滚滚浓烟,时而岩浆遍地流出,时而偃旗息鼓积水成湖,海洋时,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交替进行。形成了厚度达3000-7000余米的熊耳群火山岩夹碎屑岩;发生在距今14.5亿年前后的王屋山运动,使整个华北陆块抬升成陆,从此进入整体升降阶段。在之后的14亿年里,河南大地几度沉浮,上演着沧海桑田的真实传奇。


 中生代开始,中国大陆形成,随着陆地扩大,河南地区到处都是河流、湖泊,地层中保存了大量的硅化木、铁化木、淡水双壳等;济源盆地的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地层,是研究当时华北陆块南部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的典型地区;那层层叠叠的岩石和发育在地层中的植物化石、淡水双壳化石群落记录了距今2.2-1.6亿年前后气候的干湿炎凉和河流、湖泊变迁,这里的硅化木、铁化木化石、地层的旋回和韵律不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这里的深湖浊积岩、遗迹化石等为开展国际性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义马盆地为中原地区唯一的中生代产煤盆地,在早中侏罗世的含煤地层和晚三叠世地层中,保存了大量完美的各类动植物化石。其中的“义马银杏”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震惊中外古植物界。国际古植物大会将”义马银杏果”化石图案作为第五、第六届会徽。


 王屋山下是黄河八里峡,它是黄河上的最后一段峡谷,经无数地质学家的多年研究,黄河的形成是基于上游若干个古湖泊群的贯通,位于最下游的湖泊群,称为古三门湖,古三门湖因八里峡—三门峡的贯通而东流入海,因此,三门峡-八里峡是黄河贯通事件中一个重要节点。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黄河的贯通形成,对中国东部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三门峡-八里峡是黄河贯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点,这次贯通直接导致古三门湖的干涸,为邙山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物源;邙山塬现存塬面东西长180km,南北宽5km,最高海拔262m,是保护郑州、洛阳安全的天然屏障;这里保留了世界上厚度最大的马兰黄土,黄土作为一种大陆积淀,与地球两极的冰盖和大洋沉积物一样,都是挽近地球环境变化的‘档案库’,黄土已成为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把‘钥匙’,邙山是研究黄土的重要基地之一,翻开中国黄土的研究史,刘东生、张宗祜、安芷生等黄土研究的著名学者都对邙山黄土进行过研究。


 1.3  伏牛山-大别山的地质遗迹资源


 河南的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造山过程的典型地段。伏牛山的花岗岩、桐柏山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山的火山岩等,不仅为研究造山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也形成了美丽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


 小秦岭-伏牛山是以反映造山带演化的地质遗迹为主线,以典型的花岗岩地貌为表征,与繁杂的生态资源组合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西峡盆地内恐龙蛋化石群和汝阳盆地内白垩纪巨龙化石群的发现轰动世界。这里埋藏的恐龙蛋化石有6科9属13种,占全国的二分之一。长圆柱蛋、戈壁棱柱蛋化石是世界范围内独有与稀有的类型,记录了这一时期恐龙的盛况。


 桐柏山-大别山的超高压变质带让全世界震撼,它不仅是研究造山带碰撞过程最有力的证据,由一系列鞘褶皱形成的洞穴全国罕见;金刚台一个历经火山熔炼、岩浆浇铸的百炼金刚,傲然屹立在省境的东南缘。茂密的森林,恶劣的环境,为当年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地,密如繁星的红军革命遗迹,使大别山成为我省一条著名的红色游线。


 2、河南省地质旅游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省的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是1999年全面开始的,2000年初步完成。2000年底,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根据调查结果,组织了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材料,2001年3月,嵩山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3月,云台山、宝天曼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申报下,又相继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一员。2003年初,当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钟声在祖国大地敲响,云台山、嵩山相继步入了申世的漫漫征途,几多曲折,几多艰辛,几多激动,几多眼泪,激动和泪水换来了成功的甜蜜。我省地质公园建设从此走在全国的前列。2005年的秋季更是惊心动魄,由于王屋山-黛眉山和南阳伏牛山两家的介入,把河南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推向高潮,两家的相互竞争,同时也把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截止目前,我省已累计申报世界地质公园4家,国家地质公园15家(包括已经成为世界的6家),省级地质公园31家(包括已经成为国家的13家)。申报地质公园的数量和成功率均居全国前列(见图4)。


25.jpg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 地质公园布局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我省的地质公园申报和规划建设,往往局限在已有景区,由于受地域的分割,破坏了旅游地质景观的系统性、完整性,资料的收集也显得支离破碎,直接影响了对公园科学内涵的挖掘。


 ② 多数地质公园基础研究程度严重不足


 地质公园建设的好坏,科普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基础研究程度密切相关,也是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基础研究不够,公园建设的科普解说牌无论是科学严禁性、或是科学普及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③ 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往往不是最具代表性的


 通过地质公园的建设,使一部分地质遗迹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更多的资源还待字闺中,需要通过区域的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来进一步认识和开发。由于缺乏对区域地质遗迹资源的总体认识,所选择的地质公园的代表性往往不是最强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常常被忽略。


 ④ 公园的数据库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地质公园网络体系建设


 我省的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已经走过了6年的风雨历程,数据库建设也提出了4年,但对地质公园的数据库一直没有制定出规范要求,公园数据库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地质公园网络体系建设,也严重制约了各地质公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制约了地质公园的发展速度。


 ⑤ 地质公园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目前,我省已有4家世界地质公园、15家国家地质公园和18家省级地质公园,由于地质公园管理机构一直未能定位,各地设置均不一样,管理力度也相差很大,有些公园根本就没有设置管理机构,任由景区操作,有些公园即使建立了管理机构,与景区也存在很多矛盾。


 在目前已经建立了管理机构的地质公园中,几乎都没有配备专业人员(总工程师),由于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导致管理机构无法行使应有的管理职能,一些管理机构行同虚设,一些管理机构甚至会影响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⑥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的理念不明晰


 地质遗迹保护是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多数地质公园由于急功近利,始终把地质遗迹开发放在首位,忽视了地质遗迹保护,以致于一些地质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把一些很重要的地质遗迹破坏了。


 3、打造“三山一河”地质旅游新格局


 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精心策划下,在地方各级政府和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目前,我省已成功申报了4家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申报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撼,与此同时,由于内部引入了竞争机制,河南省的地质公园建设也远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在创造辉煌的同时,留给地质公园决策者的是更多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是在无法进一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地方政府建设地质公园的热情。河南省目前已经有了4家世界地质公园,在进一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几乎没有可能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各级地方政府申报和建设地质公园的积极性,促进地质公园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其次是对已经建设好的地质公园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申报已经走过了16年历程,几乎所有的的地质公园都建设了地质博物馆和科普旅游线路,多数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由于对地质公园的认识模糊,认为有了地质博物馆和科普旅游线路,地质公园建设就算完成了,其实,距离一个完整的地质公园还相差很远。因此,要保持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高公园管理者对地质公园的认识。


 第三是加强公园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第四是编制公园的科普教材,加强导游培训工作,促进公园的科普化进程,让地质公园真正成为一处科普教育基地;第五是加强公园的环境调查和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公园的形象;第六是加强公园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真正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第七是加强国际、国内的合作与交流。


 最后是对地质内涵深厚、旅游生命力强又没有申报地质公园的景区,如何激发他们对地质公园建设的积极性。河南省目前虽然建立了4家世界地质公园,但仍有一些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具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如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的黄土与黄河风光,红旗渠·林虑山的太行山大峡谷,伏牛山东段的石人山、碴岈山等,如何激发他们的建设热情,是公园管理部门应该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新闻插入.jpg

上一篇:地质公园,旅游地学的诗和远方——河南洛宁神灵寨地质公园

下一篇:地质文化: 搞地质的父母六一节送给子女的地质大爱